前者考“分數”,后者考“人性”,都是刻不容緩的事,如何取舍?
近日,山東煙臺一考生在前往考場途中對突發(fā)疾病的同學進行急救,致使自己的語文考試因遲到而缺考,該事件引發(fā)關注。
據報道,5月10日,山東省職教高考(又稱春季高考)開考。山東城市服務職業(yè)學院2022級學生姜昭鵬和同學,于8點10分搭乘網約車前往考點,上車1分鐘左右,同行同學便因突發(fā)心梗休克倒在姜昭鵬身上,并伴隨癲癇、心臟驟停等癥狀。姜昭鵬利用在學校專業(yè)課中學到的急救知識,爭分奪秒搶抓急救黃金時間,對發(fā)病同學持續(xù)進行心肺復蘇、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,上演了“教科書”式的生死救援。他把同學送進急診室急救后,又迅速趕往考點進行考試,但由于遲到時間過長,導致10日上午語文考試未能參加。
↑相關視頻截圖
一邊是可能改變自己人生命運且不能遲到的職教高考,一邊是突發(fā)心梗休克急需救助的同行同學,趕考途中的姜昭鵬只能二選一。前者考“分數”,后者考“人性”,都是刻不容緩的事,如何取舍?
危急時刻,姜昭鵬選擇了先救同學,以“生命至上”作答。人們常掛嘴邊的“舍己為人”,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,而姜同學以實際行動注解了這個成語。因為救助他人錯過語文考試,這種特殊情況能否讓他補考,也成為網友熱議的焦點。
據新京報報道,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普通高校與研究生招生考試處表示,按照規(guī)定,春季高考不允許補考。該部門咨詢平臺的一位工作人員解釋,按照考試管理規(guī)定,高考沒有補考設置,而春季高考是高考的一部分。
這一點,姜昭鵬可能也心知肚明,他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并不后悔,“考試一次沒考,還有下一次,但同學的生命只有一次,錯過了就不會再重來”。
“一考定終身”,可能是很多學子的想法。于姜同學而言,參加職教高考,一年一次改變個人命運的機會固然很珍貴,但生命更珍貴。他不后悔因救人而缺考,無疑刷新了當代青年學子的生命觀、人生觀。這也引發(fā)人們對教育本質的深層思考:當高考價值與生命價值發(fā)生沖突時,該如何作為?
目前,山東城市服務職業(yè)學院已對姜昭鵬的行為進行了表彰,這是從學校層面珍視其人性本真的善意,對其“通過一次人性大考”給予鼓勵。但他因救人而缺考的損失并沒有挽回,他“舍己為人”的精神也應在社會層面廣為弘揚。要讓更多的姜昭鵬“不后悔”,不該只是一聲嘆息“無法補考”。
職教高考的規(guī)則設置,是為了體現社會公平。“按照考試管理規(guī)定,沒有補考設置”,但并不意味今后不能進行制度改革。即便現行制度沒辦法給予補考資格,是否可以從其他層面給姜昭鵬的選擇兜底,比如網友提出的以特招或升學加分等方式,切實彌補他因救人而缺考的損失。這種兼容人性化的制度性補償更實在,也有利于激勵更多姜昭鵬挺身而出,從而提升社會整體的道德水位。
紅星新聞評論員 彭志強
編輯 趙瑜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