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環(huán)球時報報道,近日國務院公布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,自2024年12月起施行,引發(fā)關注。所謂兩用物項,是指既有民事用途,又有軍事用途或者有助于提升軍事潛力,特別是可以用于設計、開發(fā)、生產或者使用大規(guī)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貨物、技術和服務,對兩用物項進行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。
本次中方出臺的條例,總結成一句話就是,加強和規(guī)范對軍民兩用商品和技術的出口管制。與一般條例不同的是,這次的條例是以出口管制法為基礎制定的,同時也進一步對軍民兩用物品的定義,讓美國完全無縫可鉆。不僅如此,該條例還建立了以管制清單和管控清單為核心的管制措施。尤其是對于進口商的管制是最為關鍵的。條例規(guī)定,如果有進口商或者最終用戶存在將物品用作開發(fā)大規(guī)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,中國有權將其列入管控清單。
據(jù)美國媒體報道,條例一出臺,美國商務部就急忙召集各大軍火商,匆匆開了個電話會議,討論新條例可能帶來的影響。大家心里都清楚,中國的稀土資源對美國的軍事工業(yè)有多重要。像F35戰(zhàn)機的隱身涂層、宙斯盾戰(zhàn)艦的關鍵零件,甚至一些導彈的燃料,都離不開中國的資源。如果中方真的卡住這條線,很多武器的生產都會面臨大麻煩,甚至可能會出現(xiàn)斷供的情況。
在世界范圍內,中國占據(jù)了鎵產量的絕對優(yōu)勢,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擁有豐富的鋁礦資源,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電力、生產工藝和供應鏈上的長期積累,讓中國能夠穩(wěn)定且高效地生產鎵并供應國際市場。多年來,國際市場對鎵的需求逐年增加,尤其是隨著芯片和軍工技術的進步,鎵在制造高性能雷達、激光引導頭和半導體材料中不可或缺,自從中國宣布將鎵納入出口管制后,這種金屬的國際市場價值也一路飆升。
展開全文
中方對關鍵材料實施出口管制一年后,效果十分顯著,西方企業(yè)買不到就想偷,用錢收買內鬼準備將材料偷運出境,結果被我國國安部一網打盡。我國在去年對這一物項實施出口管制,就是為了保證鎵的戰(zhàn)略儲備需要。但不曾想,外國企業(yè)買不到鎵,就打算用一些見不得光的方式來獲取。近日,我國國家安全機關和有關部門處置了一起境內外人員為謀私利,相互勾結,企圖將鎵偷運出境的案件。好在咱們國安部給力,及時阻止了這一境內外勾連的非法交易。
國家安全機關接到舉報,境外人員杜某欲將國家管制物項攜帶出境,國家安全機關干警及時趕到將其制止,在其隨身行李中查獲1個裝有金屬鎵的瓶子。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(fā)現(xiàn),杜某確不知曉瓶內物品為管制物項金屬鎵,是受國內某金屬材料公司人員湯某所托,將其放置隨身行李物品中攜帶出境。鑒于涉及數(shù)量少,且未造成實質危害,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對杜某進行批評教育,并告知我國出口管制物項相關法律規(guī)定。
于是安全機關順藤摸瓜,很快就查到了國內的一家金屬材料公司。經過調查后確認,該公司人員與境外人員勾連,試圖從國外采購鎵,而后再偷運販賣至國外牟利。該公司人員明知道鎵是管制品,依然鋌而走險偷運,就是因為受到了高額利潤的誘惑。經過調查,目前涉案人員和涉事企業(yè)已經被追究法律責任。因為鎵已被管制出口,在海外市場的價格可謂奇貨可居。他們采用少量攜帶,且讓攜帶者不知情的方式,目的是想建立起一條偷運的固定線路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