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學鼓勵學生舉報并獎勵?濫用舉報不會讓校園變更好
文丨宗和
學校公開鼓勵學生進行舉報?
據(jù)正在新聞報道,12月23日,陜西商洛市洛南縣城關中學在校內電子大屏上發(fā)布一則“表揚與倡導”通報,稱為有效管控吸煙、攜帶違禁物品進入校園等不良陋習和違紀違規(guī)行為,學校發(fā)出了“檢舉舉報公告”,鼓勵學生檢舉揭發(fā)違紀違規(guī)行為,并將對檢舉揭發(fā)者予以一定的獎勵。
通報還稱,自公告發(fā)出一周以來,學校收到書面、實名、匿名、當面舉報數(shù)十起,舉報違紀違規(guī)學生數(shù)十人,絕大部分查證屬實。
洛南縣城關中學一名工作人員解釋,“(鼓勵舉報)是讓學生對規(guī)則有敬畏感,要讓他們知道,每個人在社會中既要自律,又要接受別人的評價和約束”,并稱學校之前就倡導學生舉報,可以直接跟校長和主任反映,會對舉報者進行口頭表揚。
洛南縣教育體育局工作人員則稱,學校對學生有管理權,這是學校的管理制度。被檢舉的行為輕微,學??勺孕刑幚恚:π源蟮男袨?,教體局、公安機關會介入。
不難看出,洛南縣城關中學從過去的經驗中嘗到了甜頭,對舉報者也由口頭表揚升級到了公開表揚,把舉報作為一種“正能量”予以展示,并想把它當成一項傳統(tǒng)延續(xù)下去。對此,當?shù)亟腆w局不覺得有問題。
該校鼓勵學生舉報的違規(guī)現(xiàn)象,主要是吸煙、攜帶違禁物品、亂扔雜物等。從表面上看,這些行為是令人討厭。我記得我讀中學那會,經常有男生躲在廁所里抽煙,搞得整個廁所烏煙瘴氣。完事了他們嚼個口香糖,走廊上散散味,跟沒發(fā)生過一樣。
不過,鼓勵舉報真能讓校園變得更好嗎?
學生舉報的違紀行為,很多在事實層面上難以確認,或者說核查成本太高。比如說,一個學生舉報另一個學生亂扔雜物,現(xiàn)在中學大都不允許學生帶手機,那要如何確認雜物是誰扔的,有監(jiān)控可以查監(jiān)控,沒監(jiān)控怎么辦?同樣,如果在學生身上搜不到煙,如何確認他是否抽過煙?
就算校領導神通廣大,都能一一核實,就為了個小小的違紀行為,值當嗎?那些被舉報的人,受到懲罰后,多半不會覺得做錯了,而是自己被人害了,說不定天天揣測是誰舉報的他,好找個機會“以牙還牙”,這樣一來,教育的作用體現(xiàn)在哪里?
展開全文
舉報如果是用在針對公權,那有其合理性,但是如果用在同學之間,那非但可能造成誤傷,還可能激發(fā)人性中惡的部分,甚至形成一種人人自危的詭異局面。
誰都不喜歡那些背后嚼舌根、喜歡打小報告的人,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舉報,會助長同學之間的猜忌風氣,讓大家互相戒備、互相監(jiān)督,顯然不利于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。
更何況,中學生心智不成熟,三觀還在形成階段,舉報他人雖說不會得到物質獎勵,但所舉報的違規(guī)行為,可能會影響被舉報者評優(yōu)。這難保不會激發(fā)某些學生內心的邪惡,間接促使他們把舉報當成一種排除異己的工具。
這并不是說學校內所有行為都不該被舉報。像涉及霸凌、校園餐之類的問題,是更大的“惡”,鼓勵舉報是不得已之舉。因為這關乎學生的身心健康,涉嫌違法犯罪,事情嚴重性遠非吸煙、亂扔雜物、帶手機入校等所能比。
如果不是上述嚴重行為,學校事無巨細都鼓勵學生舉報,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管理的無能,是一種惰政,希望借學生舉報、營造人人自危的氛圍,來達到嚴絲合縫的管理效果。
如前所述,此舉雖讓管理的成本降低,卻可能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。如果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是,舉報別人光明正大,是值得嘉獎的,完全不用有道德上的負擔,舉報越多越光榮,以后置身其他環(huán)境,他該怎么和周圍的人相處,如何贏得他人的信任呢?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