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羊城晚報消息,在過去,俄羅斯空天軍曾迎來“黑暗一天”,這一天,俄羅斯《生意人報》報道,同屬俄羅斯一個空中突擊小隊的一架蘇-35戰(zhàn)斗機、一架蘇-34戰(zhàn)斗機和兩架米-8直升機,在距俄烏邊境50公里左右的布良斯克地區(qū)墜毀,而且,“幾乎同時被擊落”,機上人員全部喪生。蘇-35戰(zhàn)斗機、蘇-34戰(zhàn)斗機都是俄羅斯戰(zhàn)機的主力型號。而且,有分析認為,墜毀的米-8直升機中至少一架似乎是米-8MTPR-1型,專門用于壓制敵方防空系統(tǒng),俄羅斯軍方只有大約20架這樣的直升機。
至于這4架戰(zhàn)機墜毀的原因,各方眾說紛紜,莫衷一是。俄羅斯軍事專家們提出了幾種可能性。有一種觀點認為,可能是俄境內的烏克蘭游擊隊,或是配備單兵便攜式防空系統(tǒng)的烏克蘭特種部隊所為。回顧過往,去年,烏軍事情報部門就曾試圖在布良斯克州使用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(tǒng)襲擊俄軍機,所以此次不能排除類似情況發(fā)生,目前俄羅斯當局已展開行動,搜捕相關“破壞者”。也有人覺得,這些戰(zhàn)機可能是遭到了烏克蘭軍機發(fā)射的空對空導彈攻擊。
蘇-35轟炸機(資料圖)
美國“政客”新聞網援引一位俄羅斯軍事分析人士的話稱,這四架軍用機很可能是被空對空導彈擊落,不過,塔斯社及俄羅斯官方目前僅承認1架米-8直升機墜毀,且并未具體說明墜毀原因,烏克蘭方面也暫未宣稱對4架俄羅斯軍用機墜毀負責。另外,俄羅斯《生意人報》在報道中提到,這4架軍用機來自俄羅斯空天軍同一支部隊,該部隊的任務是對烏克蘭北部進行轟炸。
外界猜測中,烏克蘭獲得俄軍內部被西方收買的暗樁泄露了情報,俄軍行動被掌握導致被伏擊。具體打法是在北約情況支持下,烏克蘭遠程防空系統(tǒng)前移到俄烏邊境設伏,在最準確的時間偷襲得手。目前烏克蘭應該還有少量S300防空系統(tǒng),以及西方剛援助的“愛國者”防空導彈,從性能參數(shù)上看都具備擊落能力,甚至還有傳聞滲透小組使用便攜式導彈集火攻擊。直升機旋翼可以見到大量破片,角度基本平行屬于典型的對空爆炸,可以進一步推測是空對空導彈干的。
展開全文
戰(zhàn)機碎片(資料圖)
有分析稱,這些俄軍機的墜毀可能與北約導彈襲擊或烏軍的破壞活動存在關聯(lián),自紅場閱兵前,克林姆林宮穹頂被無人機襲擊后,外界普遍認為,烏軍加大了對俄本土以及俄烏邊境地區(qū)的滲透力度。據一位俄羅斯軍事分析人士的話稱,這4架軍機可能是被空對空導彈擊毀的。俄專家認為,俄軍機可能是被烏軍部署在地面的防空導彈系統(tǒng)伏擊并擊落的。例如,烏軍可以將防空系統(tǒng)秘密部署在俄烏邊境地區(qū),并在俄軍機執(zhí)行飛行任務的地區(qū)對其展開精準打擊。
不過,烏軍不太可能使用西方防空系統(tǒng)伏擊俄軍戰(zhàn)機,首先是成本上劃不來,西方防空系統(tǒng)的攔截彈數(shù)量較少,一份報告指出,盡管西方向烏克蘭提供了數(shù)套防空系統(tǒng),但烏方認為,這些防空系統(tǒng)“并不合適”,目前能用的也只有“愛國者”和“彩虹-T”。其次,像“愛國者”這樣的防空系統(tǒng)的部署過程較為繁瑣,無法在完成任務后盡快撤離,烏軍回收“愛國者”的這段時間足以引起俄軍偵察體系的注意。因此,烏軍使用便攜式防空導彈偷襲俄軍戰(zhàn)機的可能性更大。
俄羅斯總統(tǒng)普京(資料圖)
考慮到攻擊俄羅斯本土可能帶來的危險后果,美國和西方對烏援助武器,都有限制在烏克蘭境內使用的要求。但對于這次伏擊來說,“愛國者”防空系統(tǒng)實際部署在烏境內,只不過利用大射程越境攻擊,充其量打了個擦邊球俄方也沒有相關指責。不過在美軍事專家猜測中,或許愛國者沒有直接發(fā)動攻擊,但利用先進雷達探測跟蹤,然后將信息傳遞給前了部署的其他防空系統(tǒng),然后間接實現(xiàn)伏擊目的。
評論